始終堅持“四個面向”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貢獻科技力量,從先有臨床醫學,再到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布局,組建了以五大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艦隊,具備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立,是依托于博奧生物的中國生物芯片領域規模與研發實力雄厚的國家級研究機構。鑒于中心良好的示范效果和各地生物芯片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2007年以來,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別在新疆、山西、寧波、寧夏、煙臺、北京、上海、甘肅等地區成立了分中心,其中新疆、山西、寧波和寧夏4家于2012年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辦公廳批復和授牌。
各分中心針對所在區域發展需求,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和技術隊伍的特色優勢,積聚整合資源加速生物芯片技術的研究、應用及產業化,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新疆分中心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分中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省、自治區設立的首批分中心之一,依托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對新疆高發病的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新疆民族醫藥資源的研發和藥物篩選,研發可用于創新研究和轉化成為早篩早診的生物芯片等系列產品。同時以科研項目促醫藥學高質量發展,面向全疆開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中心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與試驗發展團隊,固定工作人員53名,其中高級專家人數17人,具有博士學位人數23人,研究中心一直積極引進來自治區內外專家共同從事研發工作,為科研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研制出國際首款用于棘球蚴病致病機制研究的基因芯片一細粒棘球絳蟲功能基因組芯片并轉化應用,建立了高準確度的棘球蚴病拉曼光譜診斷新技術。
·研究中心截至2025年8月已利用生物芯片技術累計開展約6萬例結核、乙型肝炎、遺傳性耳聾和HPV等多種疾病基因檢測及耐藥基因檢測服務,有效提升新疆高發病診療水平,尤其在2020-2021新冠肺炎篩查防治中做出特殊貢獻,受到自治區和衛生行業表彰。
·截至2025年已依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臨檢中心等機構面向全疆醫學檢驗機構、科研機構開展各種類型培訓約22次,培訓學員約2200余人。2023年度該中心成為自治區第三批“2+5”重點人才計劃支持的科研創新平臺。
·建立分中心以來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30篇,包括Science (IF63.71)、J Hepatol (IF30.08)、Hepatolgy (IF17.29)等高品質雜志。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科技成果獎48項(包括國家級獎勵1項,華夏醫學科技獎1項、省部級27項等)。申報國家發明專利48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8項。共獲得國家和自治區科技項目資助57項。
寧夏分中心
依托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以寧夏生命科學研究、健康評價與臨床診斷等應用領域發展為基礎,將轉化醫學、動物疫病防治、特色植物資源開發利用作為三大科研主題,建設立足寧夏、輻射陜甘蒙等周邊地區的生物芯片技術研究的特色平臺,圍繞地方病研究、動植物疫病防治和特色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提供生物芯片研發和檢測分析等科技服務。
·在感染性疾病常見病原菌生物芯片診斷技術建立、自身免疫性腦病致病基因生物芯片研發、唇腭裂GWAS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基因芯片研發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
·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4項;總計發表SCI論文77篇;專利5項;編撰學術專著3部。
甘肅分中心
依托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以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為基礎,積極探索生物芯片技術在腫瘤疾病中的研發與應用。分中心建設的PCR實驗室通過了甘肅省臨床檢驗中心專家組的驗收考核,取得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技術驗收合格證書,符合開展各類臨床基因擴增檢驗項目的條件和要求。利用MiniSeqDx高通量測序儀、SaLus Pro 高通量測序儀、ABI-3500DX基因測序儀、Qubit熒光定量儀、生物芯片分析儀、生物芯片打印儀、數字基因擴增儀、微陣列芯片掃描儀、全自動核酸蛋白分析系統、超聲打斷儀、CTC100分選儀、熒光顯微平臺系統、液基細胞離心制片機、ABI7500熒光定量基因擴增儀、ABI9700基因擴增儀、宏石SLAN-96S熒光定量基因擴增儀、恒溫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儀、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全自動核酸分子雜交儀、生物芯片雜交儀、生物芯片點樣儀等六十余臺(套)先進儀器,開展核心業務——腫瘤基因檢測、病原學檢測、遺傳代謝檢測、肝病項目、人體免疫監測五個方面的100多項檢查。
畜禽健康養殖分中心
依托北京農學院,針對目前我國動物疫病、動物健康、食品安全、創新藥物及腸道微生態等現實需求,開展重要病原微生物及耐藥檢測、“治未病”預警及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相關生物新型分子診斷技術、產品和儀器,打造國內外先進的生物芯片產品研發能力,促進生物技術成果轉化和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動物重大疫病預警、突發疫病處置、未知病原篩查、疫病防控風險評估、動物健康養殖等提供顛覆性技術,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初步建立動物疫病病原核酸與病原基因序列信息庫,開發動物健康監測服務系統的云平臺架構和軟件系統。
·研制開發了奶牛乳房炎、豬呼吸系統、豬消化系統、豬繁殖系統和豬瘟病毒分型5類動物疫病檢測生物芯片。
·授權和申報中國專利84項,研發產品新工藝,形成標準和產品10項,國內外發表文章238篇,其中 SCI 收錄50篇,培養相關專業人オ188人。
陽江分中心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陽江分中心(陽江市人民醫院精準醫學檢測中心),經過約5年的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Sanger測序平臺、二代測序平臺、質譜平臺和流式細胞儀平臺,擁有一代測序儀、二代測序儀、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生物芯片分析儀、微陣列芯片掃描儀、醫用核酸分子雜交儀、醫用洗干儀、芯片雜交儀、恒溫擴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儀、恒溫擴增核酸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核酸提取儀、生物安全柜、基因擴增儀、離心機、Nanodrop one核酸定量儀、超低溫冰箱、凝膠成像系統等儀器,設備總值約1600萬元。
·中心面積約為300㎡,辦公區約為40㎡。中心具備罕見遺傳病的基因診斷能力,中心目前已經開展NIPT、NIPT+PLUS、CNV測序、地貧、Y染色體微缺失、葉酸代謝、G6PD缺乏癥、脊肌萎縮癥、耳聾基因篩查、全外顯子組測序等30多個基因檢測項目,具備產前診斷的分子診斷資質。對地中海貧血、G6PD缺乏癥、新生兒黃疸等疾病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40多篇。承擔科研項目10多項,獲得科研經費400多萬元。
煙臺分中心
醫學檢驗科生物芯片實驗室依托煙臺毓璜頂醫院搭建,是集臨床精準檢測、教學與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室,已獲批山東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省臨床重點專科,及煙臺市重點實驗室、市遺傳性疾病研究中心。
·實驗室以二代高通量測序、芯片、質譜三大平臺為核心,聚焦個體化精準醫療,在生殖健康、感染、惡性腫瘤領域開展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單基因遺傳病診斷及腫瘤精準診療,推動疾病診療前移。同時,實驗室深耕納米材料在腫瘤藥物遞送、慢性病機制、病原菌領域的應用研究,并與煙臺藥物所李亞平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科研成果臨床轉化與應用。
·科研成果方面,實驗室近年主持國家級課題5項(含國家863子課題1項、973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12項(含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自然基金10項、省博士基金1項)、市級課題2項(煙臺市重點研發計劃);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省醫學進步獎2項、煙臺市科技進步獎4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等國內外高質量期刊發表文章8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
上海分中心
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及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分中心可開展遺傳、腫瘤、感染、藥物基因組學等四十余項檢測在醫院內完成本地化部署。在代謝性疾病領域,開發相關可用于研究和應用的生物芯片,探索新型預警監控手段和代謝性疾病健康管理追蹤系統。充分發揮創新平臺對研發試驗活動、工程技術驗證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支撐作用,推動有關研究成果加快實現產業轉化。建成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及周邊地區的代謝性疾病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獲得兩項特殊糖尿病篩查及MODY型糖尿病基因檢測的專利,并正在產業化過程中。
·2024年獲科技部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202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
寧波分中心
依托寧波大學,創建我國首個海洋生物芯片技術平臺,推動高新技術在海洋產業中的研究與應用。通過生物芯片技術在海洋領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及應用,重點針對我國沿海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安全問題,挖掘沿海生物的優良基因,闡明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機制,建立有害生物的快速檢測與應對方案,為我國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創新搭建起新型技術平臺和技術體系。
·建成我國首個海洋生物芯片研發平臺,并依托該平臺自主研發了近海養殖病原菌基因芯片檢測、海洋生態環境高通量生物檢測、海水養殖病原菌芯片研發等多項技術成果,成果應用范圍150余家。同時,獲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經費達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總計發表SCI/EI論文18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500余項。
Copyright © 2000-2023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14023013號-3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 00811 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2013114號